——2013年8月5日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刘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作关于嘉禾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的报告,请予审议。
截至今年6月30日,《嘉禾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已经过半。根据国家、省、市发改部门的安排和县委县政府部署,县人民政府组织对《纲要》执行情况进行了认真评估。为了确保评估工作科学严谨、客观公正,我们坚持把“三个维度”(战略目标、主体任务、保障机制)“四大步骤”(测量、评估、分析、建议)的科学评估体系贯穿到评估工作的始终,采取自我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全面评估与重点评估相结合、报表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求真务实地推进公正评估、公开评估、科学评估。
从评估的情况看,规划《纲要》实施两年多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各级各界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干精品、创一流、争第一”的顽强作风,一以贯之推进“城乡一体化”、一心一意建设“江南铸都”、一鼓作气打造“郴永边际现代物流中心”,牢牢把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深化改革开放,务实创新地打造了嘉禾经济社会发展的升级版。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或超越规划预期目标,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社会建设赋有生机,幸福嘉禾指数切实提升。慨而言之,成绩喜人,鼓舞人心,潜绩丰厚,惠及长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规划《纲要》执行高效务实,“十二五”嘉禾梦大势盘面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的两年半时间,正值后金融危机及欧债风波持续传导实体经济缓冲期,受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整体发展步伐趋缓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制约等因素叠加,全县经济发展呈现出总体增幅放缓、有起有落、错位发展的发展格局。
(一)经济发展增幅有所放缓,放缓幅度处于合理区间。
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5.005亿元,同比增长14.6%,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6.08亿元,同比增长12.6%,2013年1-6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8亿元,同比增长10.4%。两年多来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幅为11.7%,比规划预期增长目标13.9%低2.2个百分点。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功力看,2011年,我县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2.09亿元,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入48.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4.8%,今年1-6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8.7亿元,同比增长33.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97%,比规划预期增长目标24.5%高出10.47%。外贸进出口额2011年、2012年分别实现130万美元、235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7.1%、80.8%,今年1-6月完成外贸进出口额135万美元,同比增长46.7%;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011年实现11.86亿元,2012年实现1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8%、15.6%,今年1-6月,社会消费零售额实现7.84亿元,同比增长12.5%。“三驾马车”驱动力除了固定资产投入超过规划预期的年均增长24.5%的目标外,其它增幅均小于规划预期目标,尤其是内需主导型扩张差距较大,年平均增幅整整低于规划目标6.5个百分点。总体讲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有起有落、错位发展的格局已然呈现,但放缓幅度处于合理区间,一方面这是多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的自然回落,回落幅度不大,符合经济持续平稳发展的自然法则,另一方面这是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初见成效的市场反应。
(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三类产业结构比例更趋协调。2012年,全县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4亿元、49.7亿元、32.8亿元,三类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15.9:49.4:34.7调整至14.0:51.8:34.2,工业主导型发展格局已然确立。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等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有序推进,规模以上企业持续稳增,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3家,完成增加值49.79亿元;文化旅游业来势喜人,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26%。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012年财政总收入实现7.76亿元,其中本级财政收入完成4.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1%、26.2%,今年1-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5.18亿元、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54.2%。财源结构不断优化,纳税过千万的规模企业超过19家,财税收入超过三千万的乡镇过6个,珠泉镇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县域财政实现跻身“十亿元俱乐部”的规划目标指日可待。企业提档升级稳步推进,品牌嘉禾建设风生水起,国家级驰名商标实现零突破,“湘江工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禾仓香”牌大米获中部农博会金奖,“嘉禾铸造”逐步向“嘉禾制造”跨越,被中铸协授予“江南铸都”称号,“顺利锻压”、“刀王”分别荣获省市著名品牌,2012年,嘉禾被评为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三)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幸福嘉禾”建设全方位推进。
坚持民生优先,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大发展大提质。实施更加积极的劳动就业政策,创业驱动就业倍增效应不断放大,两年多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203人,失业再就业2516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5%以下,失业率控制目标优于规划预期4.5%的目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8亿元,劳动就业工作被评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1年、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562万元、1.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4%、13.4%,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102元,同比增长18.9%,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例适度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明显递增,消费指数更趋合理科学,201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4.9亿元。居住条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改观,2012年,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38.64平米、35.29平米,地区空气质量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质达标率、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三个重要指数均达到100%。计划生育水平持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下,男女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喜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900多个,新创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3所,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高职入学率达到85%,在校学生稳定率达到90%。医药卫生事业务实推进,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搬迁,新农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达标率大幅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广,“5+10+100”报账模式有效缓解了就医难看病贵的顽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社会低保救助、城镇居民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5%以上,尤其是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养老体系的建立,更是从根本上改写了农村养老全员保障的制度性缺位的历史,惠及60岁以上农村老人4.18万人。文化、广播、体育事业阔步前进,嘉禾伴嫁歌国家级非物资文化申遗活动正在抓紧实施,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民歌艺术节、豆腐文化节、肖家樱花节成功举办,文化软实力有效提升,文化产业不断壮大,产业附加值达4.56亿元,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加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100%,群众性文体活动方兴未艾,全民健身参与率不断提升,2012年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突破20万人。民生100工程务实推进,公共财政投入民生力度加大,两年多累计投入33.6亿元。社会管理创新不断,高危行业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越级上访信访进一步回落,民调满意度持续保持在全省前五十名。
(四)切合嘉禾实际的“三大战略性发展目标”纵深推进,全域嘉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性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改造力度加大,城市能及和辐射作用明显提升,县城主干道金田路、晋屏路高标准改造,九老峰景区按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标准全面包装打造,老城区改造及保护力度加大、背街小巷亮化绿化加快实施,神农中伟商业步行街投入运营,新城区市民广场、新车站先后竣工投入运行,和谐路、禾仓北路建设全面启动,检察院、民政局等单位已成功搬迁至新城区,司法局、国税局、安监局、卫生局等单位办公业务用房建设也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兴嘉花园、金鑫嘉园等住宅小区建设配套跟进,市民服务中心、城市综合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启动。坦塘工业园区建设提质增效,产业集群集聚功能不断提升,两年多来园区共完成基建投入2.4亿元,引进各类企业1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户,新增税收1.627亿元,新建标准厂房面积12.78万平米,承租率100%。一个新城区、老城区、工业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中心城区已见端倪。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城区域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面积达36平方公里,常居人口突破10万,辐射和带动周边农村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镇村共融”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通过实施“1234”发展战略,一个以县城为中心,以桂嘉路、嘉蓝路为两翼,以三大产业示范园为新引擎,以公共服务均衡化全覆盖为保障的一体化推进方式深耕全域嘉禾,桂嘉、嘉蓝两翼百里长廊已成为城乡共融、资源重组、财富共生的动感地带、闪亮地带,以百里长廊为纽带以乡镇中心村居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基本成型,全县50%的城乡居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92%的农村社区开通了水泥路、87%的农村社区开通了公交车、80%的农村社区主道实现清洁亮化、100%的农村社区开通了视讯网络,乡镇“八个一”工程、农村社区“十有”建设全面铺开,新建标准游园159个,两年多时间城镇化率提高2.9个百分点,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成功创建,全市城乡一体化现场会在嘉禾胜利召开。
江南铸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铸造产业集群集聚、提档升级步伐加快,树脂砂、消失模、中频环保炉等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加强,两年多来共引进和消化各类技术专利17项,涌现各类小发明小创造成果700多项,科技对铸造锻造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3.2个百分点,临近58%,嘉禾铸造向嘉禾制造转型跨越,巨人集团生产出了全市第一台数控机床,湘南数控集团成功生产出全省第一台数控激光切割机。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力度加大,落户“一园五区”的规模企业新增7户,全行业生产铸件总量达130万吨,实现增加值32.43亿元,实现利税1.627亿元,嘉禾铸造锻造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占比额提升,话语权增大。围绕铸都配套建设的专业市场、现代服务业快速推进,工业园区铸件检测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胜服务单位,嘉禾铸造被中国铸协授予“江南铸都”荣誉称号。
郴永边际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初见成效。京珠复线、夏蓉高速成功开通,嘉禾在中华版图上的时空优势进一步凸显,通用机场、桂永郴赣、靖永郴铁路过境嘉禾并设站等系列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全域嘉禾以京珠复线、新嘉蓝路为纵,夏蓉高速、桂嘉宁路为横的“两纵两横”骨干交通网络已经成型。新城区车站投入使用,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达到39户,陆路交通运输运载能力切实提升,货物吞吐量比十一五末提升1100万吨。专业市场、货运码头、仓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步推进,以“制造装备物流园、龙潭农资配送中心、车头建材物资中转站”为龙头,以各类专业市场为载体,联动珠三角、长株潭、北部湾三大经济增长极的现代物流体系基本确立。
(五)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不动摇,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全县耕地保有量确保在24.9万亩以上,坚守了事关县泰民安的耕地安全红线,农业农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6.78亿元,完成土石方1490立方米、治理病险库25座,新增农田灌溉面积8900多亩、新增节水型灌溉面积2.75万亩,农业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到60%,比十一五末提升5百分点。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烟、猪、果、菜、林、油等传统支柱产业不断壮大,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3.93千公顷,产量13.14万吨,烤烟种植面积2.26千公顷,产量0.74万吨,出栏生猪70.02万头、牛1.14万头、出笼家禽262.54万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全县共有14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中省级2家,2012年实现企业总产值4.25亿元,同比增长20.97%,涌现了“嘉津油”、“三味椒”、“神农烟叶”、“生态湘菜”、“禾仓香米”、“松艳盘多果”等知名品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2个、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17个,参合成员达4.5万人,新建沼气池785口、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3596千瓦,改造乡村公路65公里。以乡村社区美化绿化为主题的乡镇“八个一”工程、农村社区“十有”建设全面铺开,全县农村社区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涌现了清水、荫溪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
(六)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遵循科学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建设规模前所未有。以“桂嘉宁、新嘉蓝”生态旅游示范带、九老峰景区提质改造、黄狮江综合治理、节水型社会建设、城镇污水网管二期改造、工业园区提质扩容、中医院搬迁、棚户区改造、保障住房建设、市民服务中心、月家岭变电站、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信托铸造、三百蹬水库、文化演艺中心、乡村道路提质改造等一大批惠及民生、涉及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重点工程相继开工续工新建、累计投入完成社会资产固定投资136.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6.8亿元,比十一五同期分别增长251%、97%,其中,县城垃圾处理厂、月家岭变电站、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信托铸造、桂嘉路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带等重点工程已先继竣工投入使用,全县争资立项成效显著,全域嘉禾水、电、路、讯及生态环境明显改观,产业发展后劲增强。
新型工业化加速发展。传统支柱产业提档提质,铸造锻造行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态势,生产技术水平科技附加值明显提升。铸造业逐渐走出配件粗加工低端之路迈向机械装备制造、精密仪器配件生产,锻造产品生产转向精密五金、电动五金、防爆五金、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链不断延长。煤炭采掘业挖潜提质改造步伐加快。瓦斯综合利用及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建材业步入新型干法水泥、新型耐火墙材开发的科技兴业之路,建筑业稳步发展,建筑水平和质量明显提升。2012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3家,完成工业增加值49.79亿元,同比增长16.2%,产销率达100%,实现利税30.85亿元,同比增长20.0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7.94亿元,同比增长7.9%,新型化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31%,直接拉动全县经济增长7.47个百分点。
(七)“两型”社会建设卓有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湘江生态源”综合整治全面启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百泉溪综合治理、黄狮江专项整治取得明显绩效,共整治水土流失面积15.3平方公里,改善农业灌溉面积47万亩。依法关停并转“两高一资”企业135家,大批直排湘江源头的污染源得到切实整治。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扎实推进,工程造林面积完成9.7万亩,油茶林低改2.7万亩,封山育林49.6平方公里,全县活林木积蓄达6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89%,林木绿化率32%,南岭山森林公园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公园。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健康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等非石化能源被广泛利用,涌现了松艳、骏业等环保节能型品牌企业,改建新建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场5个,新增废旧物资收购企业17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镇污染再生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明显上升,单位GDP能耗下降7.62%,绿色经济产值达4.27亿元,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新时尚,无纸化办公、节能化消费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美丽嘉禾创建活动成绩斐然,九老峰景区、桂嘉路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带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南岭生态公园创建国家级森林公园、县城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等重大工程项目正在扎实推进。
(八)改革开放深度推进,社会建设充满生机。
以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潜力为要旨的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作用明显提升,全县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达到85.6%,新增外资企业7家,新建标准厂房39.7万平方米,内联引资项目28个,撬动金融企业民间投资86.9亿元,外资进出口额达500万美元。在阳光政务机制体制创新上,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初步建立,全县52个部门385项审批服务事项进入网上审批,28个部门入驻政务大厅服务,13个乡镇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创建了党政机关协同办公系统。行政职能和行政区划得到合理调整,钟水、莲荷、石羔3个乡成建制划并珠泉镇,成功设立了县城管执法局、规划局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管理不断优化,四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咨询专家征集民意的重大政策决策方式极大提升了城乡居民参与决策监督运行考量实绩的参合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信访网络化管理和全市首创“群防群治”治安维稳,大下访、大巡访活动持久深入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平安嘉禾”建设,全县越级上访信访量高位回落,民生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和谐嘉禾”、“幸福嘉禾”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嘉禾民调满意率跻身全省五十强。
(九)规划《纲要》执行举措得当,保障有力。
蓝图绘就,贵在落实。为了确保“十二五”宏伟蓝图转化成现实成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干精品、创一流、争第一”的推进方略,这为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质发展、科学发展确立了集前瞻性、务实性、创新性“三位一体”的前进方向,确保了“十二五”发展目标上紧紧锁定“城乡一体化示范县”、“江南铸都”、“郴永边际现代物流中心”三大战略目标不动摇,发展方式上牢牢把握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导向不放松,推进方式坚持高起点、高质量、干精品、出实效不消停,取得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的现实成绩,发展后劲又深又厚的潜在实绩。在保障措施上,县乡镇两级均成立了十二五规划实施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采取项目捆绑、责权挂钩、奖罚并举等方式落实领导责任,为十二五规划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在项目保障、资金保障上强化了“规划先行、民生为重”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了“一张图纸管到底,一个调子喊到底”。在科学评估机制创建上,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不唯GDP论英雄”,考察提拔干部既要看现实成绩,也要看潜绩后劲的用人理念,建立了每年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和县政协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制度,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与建议,主动加强与非党人士、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密切联系,定期不定期将全县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状况在网站、电视和纸媒公开公布,让十二五规划实施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与跟踪,使规划实施转化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各级各界各阶层共促规划科学落实的生动格局。
二、高度重视规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实施十二五规划,成绩是主流,不容置疑,问题与风险也不小,不容回避,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一)经济总量偏小,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够协调。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位列全市第7位,增幅位居第六位,整体看还是低基数上的增长,经济总量、综合实力仍然没有走出全市第三方阵的行列,并且经济增幅主要依赖投资拉动,全县经济增幅12.6%的增长率中投资拉动贡献率达59%,内需与外贸进出口占41%,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拉力显然不够协调。基于国外市场仍处于后金融危机、欧债风波侵袭的缓冲期,国外消费市场持续低迷,加之贸易壁垒制肘等因素,未来我县经济发展拉力必须在内需主导型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想方设法激活和扩大内需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产业链低端结构欠优,抗风险能力脆弱。我县工业企业规模小、总量小,产业链短,科技附加值低,经营管理粗放,一直没有走出资源依赖路径低端模式。尽管近年来经历了转型提档的洗礼,但整体产业布局几乎全部捆绑在“投资拉动”、“基建兴业”增长模式这匹马车上,不论是锻铸造业,还是建材业,无论是采掘业还是冶炼制造业,都无法逃出“投资拉动”模式捆绑,基建业兴则企业兴,基建衰则企业衰,一旦国家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基建行业咳嗽,嘉禾企业就要感冒。2012年上半年,我县铸锻业、建材业全行业举步维艰,以及今年以来我县煤炭业滑向新低,主要原因就是受国家调整发展方式、放缓增长速度、致力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等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的市场连锁反应。在产业链环节中,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多半处于高能耗配套生产配件的低端链条环节,科技含量不高,核心技术缺失,在市场上没有话语权,一旦国际国内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上游企业突发变故,我们的企业便措手不及,有苦难言。尽快探索联动城乡,融合三大产业互动发展,科技含量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转型发展战略首选。
(三)财政收入增长下行压力增大,与刚性支出日益增长的矛盾不断加剧。随着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改革的推进,中小企业结构性减税、地方财政总量减收的局面将呈现,尤其令人忧患的是,随着转型发展力度的加大,传统能源产业市场需求开始萎缩,煤炭行业整体滑向入低谷,而我县是传统产煤大县,煤炭税收几乎占据本级财政四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煤炭税收的大面积缩水将对我县财政增收导致伤筋动骨的硬伤,更需要提醒重视的是,随着我县基建规模的扩大,后续配套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开始出现。因此,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积极培植财源,壮大财政实力,想方设法优化投资结构,把投资重点放到有利于增加地方税收的产业层面。另一方面要加快争资立项,争取更多的中省资金支持,形成“企业发展,财政增收,民生共享、城乡共荣”的良好局面。
(四)触及深水区的体制性改革力度不大,创新型社会建设亟待加强。我县湖南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县身份确立后,省、市给予我县许多先行先试优惠政策,但整体讲与率先践行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所需求的政策供给还是不够,特别是涉及土地、金融等深水区改革的政策配套体系还没跟上,“银根”、“地根”双重吃紧依然是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据不完全统计,受市场需求低迷、产品积压、生产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单是铸造锻造行业中小型企业急需周转金缺口近3.8亿元,用于企业提档升级技术改造的中长期贷款急需23亿元。用地方面,今年上级国土部门下达给我县的国土用地指标仅280多亩(含民用建筑用地),而目前坦塘工业园已签约还未供地的企业达27家,预计需供地1500亩以上,加之一些重点企业急需扩大再生产,指标土地的供应更是杯水车薪。在项目审批、公共财政公开透明、城乡统筹缩差提质发展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焦点区域改革上,我们亦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创新型社会建设领域中,科研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科研人才匮乏,核心科技把控欠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偏低,中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滞后,已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建材、五金、铸造、冶炼、锻造、食品加工等七大领域中急需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项目达816个,急需各类专业型科技人才、资深技工近1700名,把我县中小企业由传统的资源依赖路径模式转向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正确轨道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现实的呼唤。
三、客观分析十二五规划与现实执行存在的差异,适时适度调整《纲要》部分预期指标
综合分析十二五规划执行两年半时间,我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发挥了集指导性、操作性、保障性于一体巨大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纲要》切合嘉禾实际,总体实施比较顺利,但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呈现“经济增长放缓常态化,经济质效提升常态化”局面,从评估的情况上看,随着国内形势及县内外环境的变化,原规划纲要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将有所出入,部分指标难以达到规划要求,而部分指标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加快调整,将会提前超额完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使 “十二五”规划纲要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符合中后期的经济发展趋势,建议对我县十二五规划实行“大稳定小调整”,建议对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三个指标作修正性调整: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亿元,年均增长24.5%。但由于我县项目建设的前所未有之热度,2011、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达34.97%,超出了十二五预期年均增长24.5%目标10.47个百分点,这种形势有望持续推进,一方面我县放大湖南城乡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政策效应争资立项工作来势看好,另一方面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的发展为金融、民间资本集聚打造了良好的投资平台,因此我们建议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调整为到2015年达139亿元,年均增长35%。
二是财政总收入。“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为11.3亿元,预计2013全县财政总收入即将突破10亿元,综合分析影响我县财政收入的各种因素,我们建议到201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5.2亿元,年均增长28%。
三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县“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5亿元,年均增长23%。从实施情况看,我县前两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低于规划确定的年均增长23%的目标值,考虑到我县整体上限上企业主导地位不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增量难以确定,尽管城乡消费结构有明显提升但总体层次不高,消费市场受价格影响较大等因素,建议调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增长速度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