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并不轻易跃出水面,只有在遭到敌害攻击或受到惊吓时,才会施展这种本领。当然,再厉害的本领也有缺点,飞鱼这种特殊的“自卫”方法虽然能逃脱水下天敌的袭击,但也常常成为海鸟的美食,如军舰鸟。它们还可能因落在陆地上或撞在礁石上而丧命。
会“飞”的老鼠
鼯鼠生活在森林中,它的身体非常轻盈,前肢与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翼膜。遇敌时,鼯鼠会张开四肢,展开翼膜,把身体变成风筝或降落伞的模样,借助风力迅速逃脱。即便不能平地起飞,这项技能也足以让鼯鼠逃离危险。
鼯鼠的最远滑翔纪录是50米。
会“飞”的壁虎
飞行壁虎生活在马来西亚的雨林中,体形比一般壁虎小。它的颈部、四肢、躯干和尾巴上都覆盖着翼膜。当飞行壁虎从高处下落时,会张开所有翼膜,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尾巴用于控制下落时身体的平衡,这样它就可以像滑翔机一样短途滑行,最终安全到达目的地。
飞行壁虎的最远滑翔纪录是60米。
会“飞”的蛇
比起其他能飞的动物,飞蛇在身体上非常吃亏,因为它连四肢都没有,更别说翅膀了,但它仍然能“飞”。飞蛇通常会用尾巴将自己挂在高高的树枝上前后摇晃,然后突然从10多米高的半空“飞”下来。在空中的飞蛇会扭动自己的身体形成一个“S”形平面,从而获得更大的空气阻力,其上下摇动的尾巴主要用于保持身体平衡。
飞蛇的滑行速度很快,可达10米/秒,滑翔的最长距离是150米。
会“飞”的青蛙
图瓦飞蛙的脚趾和四肢之间长着宽大的蹼。起飞之前,树梢上的图瓦飞蛙会先用它强有力的大腿奋力一蹬,获得较大的初速度,然后张开脚蹼,滑行而下。通常,图瓦飞蛙的“飞行”距离在10米左右。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