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强
广州萧笛制作技艺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有人说:郭大强乃百年不遇的民乐界奇人,是真正的民乐圈的活宝。
郭大强出生于箫笛制作世家,8岁学吹笛,15岁做箫笛,是广州“郭氏粤声”笛箫制作掌门人,传承广州文化的百双巧手之一。
他擅长手工校音,工作涵括集箫笛制作、演奏与教学,被业界称之为“南国箫王”。郭氏箫笛制作时最强调的就是音准,郭大强说,如果音都不准,其他都是空谈,“音准是它的骨骼,音色是它的灵魂”。
制作笛箫的过程并不简单,包括选竹、拉直、打磨上漆、校音等步骤。首先,要挑选3~4年、竹壁厚薄在3.5至4厘米之间的竹子,竹子太厚会导致音色发闷,太薄则音色漂浮。好笛源于好竹,所选的竹料要自然风干数年才能制作。黄竹适合做笛子,紫竹适合做箫,做一支笛子至少要一个星期。
他曾说自己习惯晚上做萧,7点左右开始,“为何?主要是晚上心情比较平静,整天的忙碌晚上才是最放松的时候,之前,我会来上一小段练习,因为练箫就等于练心,心中越平静,就会越吹得自如。”
他做箫时喜欢泡上一壶茶,然后,“用调音器定完音高后,会即兴演奏一段,听听自然音程的关系,要吹到弱入游丝,强如尺八,特别是中低音区。”中国的箫素以“雅”为主,平和之中略带些婉转,讲究主次。 他说:“箫是一个非常具有灵性的乐器,他需要讲究: 缘、情、人、和。想得到一支好箫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需要缘分。”
“音乐虽然无国界,但我们还是有我们的特色,中华文化的特色”,他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视频/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