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阮姓出泾川——甘肃古阮国及阮姓起源文化遗产

365bet体育官网网址 admin 2025-10-22 09:10:18 阅读 6708

得姓始祖阮髡像

阮姓世系表:

阮季封:夏朝,泾川人,大禹(约前2070年—前2061年在位)把皋陶三儿子封偃的第九子采邑(菜地)封在了甘肃泾川。阮季封为迁泾川的首祖。下传18代至商(约公元前1600年)(见竹林堂《阮氏宗谱》)。

阮愍正:商朝,泾川人,有功于商,(约前1147年—前1102年时期)赐伯爵旌护卫(见竹林堂《阮氏宗谱》)。

阮题:商朝,泾川人,阮愍正之子。

阮髡:商朝,泾川人,皋陶三子18代孙,因有功于商,受封为诸侯(国君),因不忘世裔赐姓阮,于今甘肃泾川县东南部建立阮‎国。故阮髡为阮氏得姓始祖。泾川为阮姓祖源地。传26世至谊(见《黄陂阮谱记》)。

阮谊:商朝,泾川人,诸侯(国君),又名宣。传18代至阮庄(见《黄陂阮谱记》)。

阮庄:商朝,泾川人,诸侯(国君),下传6代进入西周(见《黄陂阮谱记》)。

阮僖:商朝,泾川人,诸侯(国君)(见《永定姓氏》)。

阮訚:周朝,泾川人,被武王禄为大夫。仍封邑于泾川。卿大夫(阮伯),下传15代(见《永定姓氏》)。

阮肥子:周朝,泾川人,卿大夫(阮伯),阮訚15代孙,为阮国最后一代大夫(见《永定姓氏》)。

三、阮国的疆域范围

清光绪三十年进士许承尧谓:共、阮都是国,而非共是阮之都。学者朱右亦曾在其《诗地理征》(卷五)“阮”条下云:“张氏曰:阮,国名,在今泾州。右曾案:《地理志》安定郡有爰得县,爰重言之为阮。西汉安定郡爰得县,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析北地郡置安定郡,治高平(今固原)属凉州刺史部,于今泾川、灵台之间黑河川置爰得县(约辖今灵台县之西屯、什字北部及泾川县之东南部)。据刘玉林《商周时期“阮”“共”关系及阮国疆域探索》一文,阮国的疆域应东到蒲河、南到黑河、西到党原、北至红河一带,基本上包括了今泾川全境。上述爰得县界,可能在阮国范围内。

四、遗址位置与规模

上文提到阮国的遗址,商代遗址是泾川县东南。周代遗址是泾川县县城北。

“列鼎制度”,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鼎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西周时期规定庶人没有资格用鼎陪葬。泾川境内出士青铜器的地点9处,其中4处有鼎,应是贵族墓。泾明乡出土商代弦纹鼎1件,城关镇蒋家村出土西周涡纹青铜鼎1件,窑店镇西门村出土西周蝉纹青铜鼎1件、太平乡焦村村出土西周青铜鼎、簋各1件。

符合泾川县东南,位于泾川、灵台两县交界处的黑河川的遗址只有一处,即太平乡焦村村。

泾川县城北遗址,则有共池,阮陵山等遗址。共池,在今水泉寺(今城关中学)院内,为一长方形石砌水池,中有瓦亭,方广一亩,是史学界公认的、史书上记载最早的阮、共古国的标志,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1980年前后被填平,遗迹尚在。

盘顶子夯土台遗址,疑为碑文记载的阮陵,在今城关中学西约半里许的高山岗上,南北向长约30米、宽约20米,夯土厚2-3米,顶部平坦,一亩有余,高5-10米正南土台正中,出土过一个倒扣的绳纹陶罐,口部垫一块近方形的白色石板,内有人头骨和硃砂粉未,台基周围为大片的商周文化层。

周朝伯爵的封地是100里方,阮国的面积可能与这个相当。

五、阮伯墓的发现与考证

1967年9月,1967年9月,甘肃省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村发现白草坡西周大墓9座,其中2号墓墓主(阝爰)伯身份成谜。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发表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年第2期的《豳地考——从地理文献和铭刻资料再思考》一文给出答案:“”,其声旁与奚字无关,乃亂字所从的左旁(亂的本字),象双手理丝,应读阮。阮是疑母元部字,亂是来母元部字,属于通假字。此阮应即《大雅·皇矣》“侵阮徂共”“侵自阮疆”的“阮”。

由此,周朝阮国的一位阮伯墓葬得到确认。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报告西周墓地示意图

《甘肃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考古报告M2发掘现场照片

白草坡墓地M2 阮伯墓复原图

▲ 白草坡西周墓伯铜方鼎

M2出土,高15cm,口径20cm,腹内壁铭文“阝爰 伯作宝尊彝”,圈足双耳,足、项均饰一圈细兽纹。

青铜“阝爰伯作”提梁卣

阮伯墓出土青铜礼器有方鼎、甗、尊、卣、爵、觯、盉等11件,其中10件有铭文,大部分器铭为“伯作宝彝”。随葬有大量的兵器,器形有戈、戟、钺、短剑、弓形器以及成束的铜镞。戈的数量很多,型式有銎内、直内无胡、短胡一穿、中胡二穿、长胡三穿等多种。

由此,“天下阮姓出泾川”,有历史记载,有文物佐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